【创刊号】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会讯 · 目录

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成立大会暨“儿童文学的世界与 世界的儿童文学”一日营

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成立大会暨“儿童文学的世界与 世界的儿童文学”一日营

 

“儿童文学的世界”主题演讲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方卫平教授在演讲中谈了三个话题:打开窗口看世界、儿童文学对于当下童年生活的意义、儿童文学的艺术世界。

打开窗口看世界

首先,方教授认为,“不同地域、国度之间的儿童文学的文化交流和审美互补已经成为今天世界儿童文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方教授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领域的经验为例,建议我国不妨从国际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开始做起。先让国际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进入视野,再立足本土特色,进行创作。这样,马来西亚的儿童文学创作既能吸取世界儿童文学的养分,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又能发扬本土的一些特色。因此,马来西亚儿童文学首先要做的,是打开窗口看世界。

儿童文学,捍卫与拯救童年

接着,方教授在演讲中也谈到了儿童文学对于当下童年生活的意义。也是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的方卫平教授,引述了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的经典著作《童年的消逝》,说明在当下的网络科技时代,儿童已经不再被“保护”,那道“保护”的墙已经被拿掉,成人世界的一切信息都能够进入到儿童世界之中。在这个背景下,以往种种对于童年的描述如“单纯”、“天真”和“纯洁”等都改变了,甚至已经不复存在。

方教授说,他读中国80后、90后写手的作品,里头充斥着对于学校、体制的怨恨,对于人与社会的冷漠,几乎感受不到一点温暖与光明。他不否认,这批写手是有思考有想法的,但作为一个教育者,一个研究儿童文化的长者,他觉得这个现象还是令人忧心的。他还是希望成人能牵着孩子的手一起长大,尽可能在童年阶段给他们更多的温暖与人文的情怀。方教授认为,在这方面,儿童文学可以扮演捍卫与拯救童年的角色。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品,都饱含丰富的人文情怀。透过阅读这些作品,也许日益苍白冷冰的童年,能够获得润泽。

儿童文学,小故事大智慧

接下来,方卫平教授进一步谈到儿童文学的艺术世界。他说,“与童年牵手”、“守护童年”、“关爱生命”、“关爱宇宙”已日益成为今天儿童文学所抱持的艺术情怀。童年的愿望、梦想,童年对于游戏、创造的渴望,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最好的释放与补偿。读这样的作品,儿童会得到解放,而大人也会得到启发。方教授也提到,儿童文学不仅仅是迎合儿童的文学,更是引领、塑造童年的文学。他以《大海的尽头在哪里》和《我有一个跑马场》这两部作品为例,说明儿童文学其实可以蕴含厚重唯美的哲学意涵,可以包含对人类生命的终极追问,也可以以其文学艺术的力量触动人心,关怀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进而引领、塑造出一个更柔软温暖的童年。

在演讲的最后,方卫平教授代表浙江师范大学全体师生,祝贺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的成立,并祝福协会往后的发展与成长。

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会员大会

主题演讲后,是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会员大会。本地知名作家年红、爱薇、马仑、陈雪风、周锦聪、梁志庆、曾沛、洪祖秋、孟沙、潘碧华、舒颖、许友彬等,多位出版界、教育界代表,都出席见证了会员大会。大会开始前,来宾们都为今年驾鹤仙去的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家马汉先生默哀。

首先,是筹委会主席黄先炳博士致词。对于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的成立,黄博士非常感恩前辈们在这领域上的多年耕耘。没有前辈们的耕耘,不会有今天协会的成立。他特别感谢从中国和台湾远道而来的方卫平教授、林文宝教授,以及本地儿童文学点灯人年红老师与爱薇老师。四位老师将于下午进行“世界的儿童文学”座谈会。

黄博士说,成立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的想法其实早在90年代初就已经萌生,酝酿了十多年,今天时机和条件都比较成熟,此想法终于落实。他回顾了这一路走来的历史。

1994年至1999年,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前辈们在全国各地办起了各种儿童文学课程,四处点灯。自2000年起,他们开始放眼海外,先后将多位海外作家学者请来马来西亚讲学。这其中就有台湾作家李潼、台湾学者许建昆、中国学者蒋风、中国学者方卫平、中国学者朱自强、中国特级教师杨屹、林莘、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等。今年11月,中国儿童文学家朱自强教授与特级教师周益民也将应邀来马主持“儿童文学研习营”。2006年,在各方努力下,教育部正式将儿童文学列为师范课程必修科,儿童文学从此进入了小学教师的专业范畴。

当客观条件具足,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于今年顺利成立了。往后,协会将致力于:推广儿童文学、带动儿童文学的阅读与创作、举办儿童文化与教育活动。黄博士当场宣布,彭亨佛教会将借出视听室,作为协会的藏书室。他也呼吁各界人士赠书予协会,他们将购置书架,并把这些赠书陈列在藏书室中,供有需要者借阅,或作为研究用途。最后,黄博士希望各界人士能够秉持着一颗爱孩子的心,一起参与到协会的工作里头。

马来西亚著名书法家何振森居士也即席挥毫,题下“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十个大字。这十个大字,往后将作为协会的标志。

“世界的儿童文学”座谈会

下午,进行了一场“世界的儿童文学”座谈会,主讲嘉宾为台湾林文宝教授、中国方卫平教授、马来西亚年红老师,主持人为马来西亚爱薇老师。三位主讲人分别讲述了台湾、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儿童文学发展概况。

林文宝教授:儿童文学进入师专,全岛培养故事妈妈

被誉为“台湾儿童文学祖师爷”的林文宝教授回顾了儿童文学在台湾的发展轨迹。他说,儿童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于1960年代正式进入师专课程。儿童文学进入教师的专业知识架构,可说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1996年,台湾文建会投入大量资金,在全台湾推动“书香满宝岛”。因为这个因缘,他与一批儿童文学工作者,在台湾各地培训了超过一千名故事妈妈。林教授也打趣地说,台湾所有故事妈妈都是在他手下出生的。

此外,对于当下的教师多不爱阅读,林文宝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用市场的语言来讲,教师是“知识份子”,是贩卖知识的人。贩卖知识,就涉及“批货”和“进货”。而教师的“批货”就是教书,“进货”就是读书。教师不读书,那是说不过去的。他也强调,教师不只要“进货”,还要“不断进货”,不然怎么做生意?

也是台湾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董事长的林文宝教授对于儿童阅读的推广也有独到的看法。他认为,现在孩子不爱阅读,问题主要出在大人身上,“大人不像大人,没榜样给孩子。”要培养爱阅读懂做人的孩子,大人本身就得以身作则,从自己开始做起。自己爱阅读了,孩子也会爱阅读的。

方卫平教授:中国儿童文学,在“迎合”与“引领”间摇摆前进

浙江大学的方卫平教授也向大家大略勾划出儿童文学在中国的发展轨迹。方教授说,战争与文革时期,大家都在鼓吹爱国文学与抗争文学,儿童文学可说处于一个空白期。而在8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迎来了一个热闹非凡的飞跃期,当时的关键字是“觉醒”与“探索”。作家们急于摆脱陈旧的文学观、教育观、儿童观,热情洋溢地挥洒了自己的才华。因此,当时涌现了一批为数不少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如:曹文轩、秦文君、常新港、郑渊洁等。

在儿童文学观方面,方教授觉得中国儿童文学一直在“迎合”与“引领”之间摇摆、调整。从前,作家们强调“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过度强调了儿童文学的教育性,因此写出来的作品就重“引领”而轻“迎合”,很多作品得不到儿童的喜爱。之后,又有一股声音,说儿童文学必须是“儿童本位”的,必须以儿童的审美与需求进行创作。这样,又成了重“迎合”而轻“引领”,很多作品又会流于通俗。不过,方卫平教授认为,这是儿童文学前进与发展的必经过程,过程中也许会进入到一些误区,但还是乐观的。

方教授也就儿童阅读推广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察。他说,近几年儿童文学受到的关注可说是空前的。出版方面,近几年的中国年度富豪作家榜,前三名大概都会见到儿童文学作家的身影。此外,儿童文学作品进入教材,以及进入校园也成了趋势。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文学的关注,或者直接参与到儿童阅读推广的热情,这些都是空前的。

年红老师:儿童文学不只是童诗

本地著名作家年红老师也谈了儿童文学在马来西亚的发展情况。他认为,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发展与课程的转变息息相关。从“新课程”(KBSR)到“综合课程”(KBSR),再到如今的“标准课程”(KSSR),可以窥见儿童文学正逐步受到重视,并进入到小学教材中。

年红老师也现场分享了自身推动儿童文学的经验。他说,当童诗正式进入教材的时候,他与梁志庆、爱薇等人在全国各地办了无数场童诗课程,指导各地的老师们如何教导童诗、如何朗诵童诗、如何欣赏童诗。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童诗进入教材,指导小学生写作童诗也成了课程内容之一。

年红老师提醒在座的来宾,儿童文学不只是童诗,还有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绘本、儿歌、童谣、幻想小说、动物小说等,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大家去开拓、去探索。他希望往后的日子,大家会更全面地认识与接触儿童文学这个丰富璀璨的世界。

座谈会上,主持人爱薇老师也邀请出版界代表与其他文坛前辈如马仑、梁志庆等,分享各自的看法与经验,场面温馨动人。座谈会的最后,爱薇老师以三个问题与在场的来宾共勉:“我们对儿童文学的了解有多深?”“我们对儿童文学的热情有多高?”“我们可以为儿童文学做些什么?”,结束了这场精彩的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