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会讯 · 目录

徐冬梅: 大马儿童阅读风气会越来越盛

文/陈玉甄

转载:MyEdu教育网站http://www.myedu.com.my/

 

中国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说,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连串大事件后,童书及儿童阅读却逆势上扬,仅是当当少儿出版社就有1.5亿的销售额。她相信大马也会受这股趋势影响,儿童阅读风气在未来会节节上升。

卖教科书最赚钱

据她了解,在大马出版界,最挣钱的是教科书的出版,因为教科书最有利可图;另外,一些老师或作家找出版社出书,还要付钱给出版社。这情况是她不能理解的。

“若是同样情况发生在中国,我就无法在大陆推动亲近母语的教育工作了。不过,这样的格局能改变吗?我相信一定会改变。”

她说,在2008年以前,大陆卖教科书的出版社也是最赚钱,而这些出版社都是通过国家垄断,不是在市场竞争的;第二赚钱的是大量贩卖教辅书(练习册)的出版社。

童年在无聊练习簿中度过

“在中国,每个孩子的书包有七八本的练习册,他们的童年就在无聊、无休止的练习簿中度过了。”

她在现场也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内容大意是一名孩子的父亲在某出版社工作,他小学六年的教辅书是由父亲工作的出版社的某某主编负责编辑的。

“孩子上了中学后,发现中学的教辅书,同样是那位小学某某主编负责的。孩子就问父亲,某某主编是谁,因为他要把教辅书的主编给杀了。很多人把这故事当笑话,但这却无奈地反映出孩子是多么痛恨做这么多的练习啊!”

在亲近母语大力推动阅读及各方面配合下,中国的童书越卖越好,教辅书越卖越差。徐冬梅相信,马来西亚将来也会有一些介于教材和教辅之间的童书,而且未来五年十年可能做到人手一书。

“我渐渐在大马看到一些家庭里出现好书,书展也在卖好书的时候,这会成为趋势。当所有的民众都来买好书的时候,我们不光在做阅读推广,我们是在做我们民族、社会重建的工作。”

有读者才会有作者

她认为,有读者才会有作者。当越来越多人阅读儿童文学读物,就会慢慢地培育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家;有关马来西亚一些特色或是先辈艰辛奋斗的故事,这些都需要本土的儿童文学作家来告诉我们的孩子。

具备儿童阅读素养非常重要

徐冬梅:可培训父母和孩子阅读

徐冬梅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本身具备最基本的儿童阅读素养,非常重要。

“父母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些培训工作。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可以和我们合作,培养一批家长种子。0到1岁,1到2岁,以此类推,研究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适合读怎样的书,如何和孩子阅读。这在中国已经做得很好了。”

针对0到6岁的选书有什么特别条件,她建议家长到网站看一些专家和机构推荐的书,亲近母语也有列出儿童推荐书目。

“家长可以从中选一些来读,然后和孩子一起互动实践。这些书有普世价值。在阅读当中观察孩子的兴趣,看他的个性是喜欢自然的、动物的还是科幻的。”

让孩子涉猎不同题材作品

她认为,开始时要先让孩子涉猎各种不同题材的作品,若偏某方面就不好,会导致营养不全。一般幼儿是喜欢听故事的,她鼓励家长读好的故事给孩子听,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我们要培养孩子让世界更美好的能力,在未来更有成就。更幸福的,是她不仅拥有很好的生活和地位,而且愿意为大家做事,愿意去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

大量做练习误入歧途

徐冬梅:学语文需多阅读写作

中国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说,现今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大量做练习,而不是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可说已是“误入歧途”,其中严重的错误,是要求学生改正错字。

“中国的小学语文课没有‘课程’可言。只教一本语文教科书,除此之外孩子没有什么其他阅读。中国或比大马严重的,是孩子们的学业负担很重,要做大量的功课,如造句。”

改错别字弄巧反拙

凭着大量阅读和写作的经验,她直觉上认为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有些作业,她是坚决不让老师叫孩子去做的,如改错别字。

“直接告诉孩子汉字是怎么造的就可以了。要孩子改错别字,反而弄巧反拙,让学生搞混了一些字。”

她坦言,从古至今语文学得好的人,靠的不外是大量的阅读、适当的背诵和写作。如果我们回到新式学堂前,中国古代的语文教学是没有标准化考试的。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古时候的孩子先学识字,然后读《百家姓》、《三字经》、学对对子,天对地。所以,我们今天在做语文教学时,要回顾过去,去反思今天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已经误入歧途了。”

她说,不管是中国还是马来西亚,通犯的问题是把母语学习的听、说、读和写,只看成是生活中运用的工具,根本不知道母语或语言对我们的意义。

不同语言不同思维方式

“孰不知,母语意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同语言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在语文学习的关键期无法好好掌握母语,他的思维将出现混乱,无法有效地表达内心情感。”

她认为,如果语言教学只让孩子掌握生活中的词汇,如“你吃饱了吗?”,意味着这个族群、这个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或深层的理解和思维是非常贫乏的。

“一个人的词汇、语言的表达,其实取决于他对母语的掌握程度。母语的掌握程度表现出他对世界的理解,对情感的感受。不过,今天看到马来西亚的情况,我只能说,今天的华语教学普遍上只尽量做到孩子长大后可以用华语进行交流而已。”

另外,她指出,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问题,是教科书大量收录的作品不是儿童文学,而是一些概念化、意识形态化及离孩子得很远的作品。

鼓励孩子每天早晨诵读

她鼓励孩子,每天早晨从诵读开始,因为不间断的诵读会培养孩子的语感、静心和专注力。

“小朋友特别喜欢有节律的东西。换句话说,没有不喜欢听旋律、音乐的小孩。我们华语最大的特性是它的音乐性,可惜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把它丢掉了。”

据她观察,大部份的华文教材用了大量的散文,尤其是一二三年级。虽然散文可以直接了当表达一些东西,但对小朋友来说,韵文有不断反复的特点。在不断重复当中,小朋友将得到一种安全感。

小朋友须大量诵读韵文

因此,她认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必须大量地读韵文。小朋友最早不是从看图画书开始,而是从读童谣开始。

“孩子大量阅读只是在汲取大量的讯息,如果缺乏诵读就会缺乏语感,讲话就不会一个节拍,踩着另一个节拍。所以阅读和诵读要相互配合。”